广东肇庆高要区产业园区
广东肇庆高要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广东肇庆高要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高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实施意见
政策
发布部门:高要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06日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3〕10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意见》(粤府办〔2014〕4号)和《肇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实施意见》(肇府办〔2014〕20号),加快推动我市计量事业发展和质量强市建设,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珠三角规划纲要》,强化基础、完善体系、提升能力、服务发展,以计量标准和计量体系建设为手段,以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为驱动,加强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应用,完善量传溯源体系、计量测试服务体系、计量监管体系和诚信计量体系,全面提升我市计量整体能力和水平,为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质量强市提供重要技术基础和保障。(二)发展目标——计量标准水平全面提升。计量技术基础明显加强。到2017年,计量标准和量传溯源体系覆盖率达到93%以上,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达到10项以上,计量标准综合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计量标准和量传溯源体系覆盖率达到97%以上,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达到13项以上,计量标准综合水平达到肇庆市中上水平。——计量对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全市量传溯源体系更加完备,计量科技服务平台、产业计量测试平台、计量支撑体系等基本健全,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能力建设明显加强,计量服务与保障能力普遍提升,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到2017年,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或计量保证体系确认企业达到90家以上。到2020年,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或计量保证体系确认企业达到100家以上。——计量的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能力显著增强。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计量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民生计量、能源资源计量、安全计量等重点领域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到2017年,国家重点管理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3%以上,计量器具产品质量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争取引导并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45家以上,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资源计量数据实时、在线采集试点逐步铺开。到2020年,国家重点管理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7%以上,计量器具产品质量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2%以上,引导并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90家以上,重点耗能企业进一步推进能源资源计量数据实时、在线采集。二、促进计量科技创新发展(三)强化计量科技创新研究配合加强计量科技基础、前沿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重大科技项目研究需要,促进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形成“检学研”相结合的计量科技创新机制。积极参与计量科技基础研究,重点开展食品安全、节能减排、智能电网、突发事故检测报警、环境和气候监测等领域计量检测技术研究。加强全市计量实验室建设,提升检测服务能力,强化在线检测、动态测试、自动监测等计量测试技术、方法应用。(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交流合作加强计量科研项目的立项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大计量技术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力度,开展计量科研成果展示、科研人员技术交流、技术合作和共同开发,将计量科研成果转化及有效应用纳入科技评奖范畴。加强计量技术合作,建立技术交流服务平台,鼓励和引导计量技术机构开展计量技术服务。积极组织参与计量比对,提升计量校准测量能力,提高公信力。三、加强计量检测服务体系建设(五)提升量传溯源体系支撑能力制定全市量传溯源体系能力提升计划,统筹全市计量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科学规划量传溯源体系,重点加强市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引领我市计量检测水平快速提升。加大市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改造升级力度,全面提升装备水平和技术保障能力,形成覆盖全市的量传溯源体系。加快食品安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资源利用等重点领域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填补我市量传溯源能力空白。加强市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支撑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市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基础建设。推进企事业单位内部量传溯源工作,保证量值准确可靠。(六)建立计量科技基础服务平台以市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为主体,联合省、肇庆市两级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相关机构,建立完善我市计量科技基础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大型计量科学仪器设备和科技文献数据、计量科研数据以及科研成果数据。大力改善计量研究实验条件,建立集计量技术、计量服务和计量监管等于一体的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提升计量科技基础服务能力和创新支撑能力。(七)探索构建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发挥现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计量技术资源作用,探索建设区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开展计量支撑产业发展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计量技术服务规范。开展产业专用检测、测试装置的研究开发,完善贯穿产品设计、定型、生产、使用、报废等全过程的产业计量工程技术服务,提升产业(品)质量和效益。(八)建设能源资源计量服务平台完善全市能源资源计量量传溯源体系,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计量体系,推进能源资源和碳排放权交易计量监管和服务能力建设。配合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推进我市能源计量能力建设。推进重点用能单位在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传输、分析、应用等方面在线采集、自动统计和分析应用的智能管理,加强碳排放量的测量核查,为政府宏观能源资源管理、实施节能减排计划提供依据,为企(事)业单位、部门能源资源管理和碳排放权交易提供准确可靠的分析数据。(九)推动企业计量检测和管理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计量检测和管理体系,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或计量保证体系确认。推动生产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和重点耗能企业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符合要求的计量实验室和计量控制中心,配备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完善计量管理制度,合理配置计量检测仪器和设备,加强对计量检测数据的收集、分析、应用和管理,实现生产过程有效监控。加强对重点企业计量管理人员培训,为重点企业提供产品设计、生产控制等方面的检测服务,提高重点企业计量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计量测试技术,助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支持新建企业和新上项目把计量检测能力建设作为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与其他基础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使用。四、加强计量监督管理(十)加强计量监管体系建设加强计量审查和检查,完善行业部门计量监管机制,强化市场计量监管,明确市场主办方对市场计量违法行为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市级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档案,加强动态管理,明确使用单位对强检计量器具的管理责任。加强制造计量器具和进口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提高计量器具产品质量。加强对各类计量技术机构的监督管理,组织参与比对,规范检定、校准行为。加强计量监管力量和执法装备配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计量执法水平,重点提高对加油机、电子计价秤、出租汽车计价器、汽车衡等利用高科技作弊行为的计量监管和执法查处能力。加强计量作弊防控和监管技术研究,完善计量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措施,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强化社会监督。(十一)大力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实施“计量惠民生,诚信促和谐”工程,引导经营者遵守诚信计量行为规范,建立健全计量管理制度,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领域开展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强化经营者主体责任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强化行业自律,推动经营者开展诚信计量自我承诺活动,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将诚信计量体系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实施诚信计量分类监管,建立诚信计量红、黑榜制度以及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十二)强化民生计量监管加强食品安全、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领域的计量监管,在集贸市场、商店超市、医院、眼镜店、加油站等场所推行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结果公示制度,依法接受社会监督。对集贸市场的衡器和社区、村、乡镇医疗卫生单位使用的强检计量器具及行政执法用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实行免费检定,对安全防护、环境监测等领域强制检定计量器具逐步实行免费检定。行业主管部门在具有固定经营场所和主办单位的集贸市场逐步推行衡器“统一配备、统一检定、统一轮换、统一管理”制度。加强对定量包装商品的监督管理,健全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机制,对电子秤、地中衡、加油机和定量包装商品有针对性地开展计量专项检查和整治,加大对过度包装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十三)强化能源资源计量监管加强对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强制检定、碳排放权交易计量的监管,开展能源资源计量审查、能效对标以及碳排放量测量与核查等活动。强化用能单位能源资源计量主体责任,用能单位要合理配备和正确使用能源资源计量器具,建立能源资源计量管理体系。贯彻落实能源资源计量评价、产品能耗限额、节能应用、碳排放权交易计量等标准规范,引导消费者购买高效节能产品。加大能效测试、能效比对工作力度,推进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能源平衡测试、能源审计等技术服务,强化节能、节水、节电、可再生资源、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和检测机构计量认证,认真执行低碳产品标识、能效标识、再生产品标识及低碳认证、节能产品认证等制度,提高节能检测和认证水平。开展用能产品能效标识监督抽查,加大对虚标能效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十四)强化安全计量监管加强与安全相关计量器具生产、销售、维修、使用环节的监管。加强各相关行业安全用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督促使用单位建立完善安全用计量器具的管理制度,按要求配备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并经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强化使用单位主体责任,加强检定情况通报,提高综合监管效能。配合开展安全用计量器具提前预测、自动报警、检测数据自动存储、实时传输等相关功能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智能化水平。五、保障措施(十五)加强组织领导把计量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统筹安排,建立市实施计量发展规划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分析计量发展形势,统筹协调全市计量发展重大行动,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认真贯彻《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意见》(粤府办〔2014〕4号)、《肇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实施意见》(肇府办〔2014〕20号),进一步完善计量指标在质量竞争力指数中的设置。(十六)抓好计量队伍建设强化计量检定人员资格管理,加强计量管理人员培训,将高层次计量专业人才列入市人才引进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高层次计量科技人才培训,着力培养具有科技前沿水平的专家、领军人才。完善机制,与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计量人才。加强注册计量师队伍建设,强化计量监管人才培养,提升计量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监管能力。(十七)加强计量文化建设举办好“5.20”世界计量日宣传纪念活动,加强计量基础知识和计量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媒体,全方位、立体式宣传计量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保障民生、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配合编撰广东计量史,挖掘计量主题文化内涵,创新计量文化表现形式,倡导“度万物、量天地、衡公平”的计量文化和“科学严谨、务实创新、精准公正”的计量精神。(十八)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加大对公益性计量技术机构的投入,发展改革、财政、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应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相应的价格、投资、财政、科技以及人才支持政策。加强对计量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促进计量科技研发和重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大强制检定所需计量标准等计量检定设备投入,完善基层计量执法手段,提升计量执法能力和水平。支持开展计量惠民活动,把与人民生活、生命健康安全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所需费用逐步纳入财政预算。高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1月6日
广东肇庆高要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高要区金利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5-01-02
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委托高要区行使国土资源行政管理事项目录的通知
2015-08-26

工业企业选址
-
工业用地信息
-
现成厂房租金
-
仓库冻库租购
-
招商引资政策

商务咨询服务
-
注册公司选址
-
产业政策匹配
-
法律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