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产业转移工作后来居上的实施意见
政策
发布部门: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6日
政策文号:惠市委发〔2011〕11号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惠市委发〔2011〕11号(2011年4月12日)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关于我市产业转移工作的批示精神,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双转移”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我市产业转移工作“迎头赶上”、“后来居上”,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提高认识,提振信心(一)做好产业转移工作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施“双转移”战略,做好产业转移工作,是省委省政府把握全球产业发展大势,立足广东发展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创新,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抓手。惠州虽属珠三角地区,但区域发展落差较大,既有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沿江地区,也有发展相对滞后的山区。山区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滞后,是导致我市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根本原因,是制约惠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软肋”。惠东和龙门两个山区县的区域面积约占全市的一半,2010年的GDP仅占全市的1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的5.8%。要改变全市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的现状,必须把握全球产业转移的契机,用足用好“双转移”政策引导,加快建设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简称莞惠转移园)和东莞凤岗(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简称惠东转移园),大力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做大山区工业规模,壮大山区经济实力。(二)做好产业转移工作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同全国、全省形势一样,惠州当前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惠城、惠阳、博罗、大亚湾等沿江、沿海地区发展较快,但面临土地、环境等容量制约;惠东、龙门等山区县工业欠发达,而土地资源相对宽裕,环境容量较大。通过做好产业转移工作,山区县可利用土地、环境等资源要素,建设产业转移园区,“筑巢引凤”,承接转移,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工业经济堆头,改变工业基础薄弱的局面;沿江、沿海地区可利用产业转移机遇,“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延伸壮大石化、电子信息、服务业等主导产业链条,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实现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三)做好产业转移工作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惠州的迫切要求。市九次党代会第五次会议提出,“十二五”时期的核心任务是加快转型升级,升华惠民之州,建设幸福惠州。建设幸福惠州就是要提高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如果龙门、惠东等山区人民的幸福指数不高,幸福惠州就是不全面的,就不是真正的幸福惠州。进一步做好产业转移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山区经济和产业扶持力度,有利于促进山区经济加快发展,促进我市区域协调发展,为建设幸福惠州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促进山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进一步增加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进而实现建设幸福惠州的目标。(四)正确认识我市产业转移工作现状,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追赶意识。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战略部署,以莞惠转移园和惠东转移园为主要平台载体,扎实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截止2010年底,莞惠、惠东两个转移园共签订入园协议项目111个,投资额103.6亿元,解决就业近2万人;两个转移园共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6亿元,实现利税2.02亿元。但对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对比兄弟市的工作现状,我市产业转移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效果不理想。2009、2010年,全市转移园新建成投产项目分别为3、5个,转移园工业增加值增量占全市增量的比例分别为1.2%、0.74%,与省委、省政府要求的25%相差甚远,在省组织对2009年度全省产业转移工作考核评价中,我市居全省15个产业转移承接市倒数第2位。(五)充分挖掘和利用潜在优势,切实增强进一步做好产业转移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惠州毗邻深圳、东莞、广州等发达地区,承接珠三角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具有“近水楼台”的人缘、地缘及产业配套优势。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十二五”时期我省将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继续大力推进“双转移”工作,2010-2013年省财政还将新安排25亿元产业转移奖励资金,用于扶持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将在推动基于利益共享的新型园区合作共建长效机制、促进园区招商引资等方面,继续给予我市指导和帮助。莞惠转移园的合作共建方东莞市,也将继续加大与我市的合作共建力度,从资金扶持、合作招商等方面给予强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将更加重视产业转移工作,建立市级层面的统筹推进机制,在财政投入、用地指标、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举全市之力推进产业转移工作。莞惠转移园所在的龙门县,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金龙大道路面大修工程全面完工,广河高速2011年底将建成通车,制约龙门发展的交通瓶颈即将打破。惠东转移园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已经步入良性快速发展轨道。全市各级各部门既要清醒认识当前我市产业转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忧患意识,更要充分看到我市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工作的有利条件,增强信心斗志,进一步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汪洋同志批示为总任务、总目标、总动力,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快速度、最强执行力,进一步做好我市产业转移工作,尽快实现我市产业转移工作“迎头赶上”、“后来居上”的奋斗目标。二、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一)进一步推进产业转移工作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粤发〔2008〕4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转移工作的若干意见》(粤府办〔2010〕61号),以汪洋同志重要批示为动力,结合实施惠州“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抓机制完善、抓资金投入、抓招商选资”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园区综合吸引力,不断提高园区发展质量效益,促进我市产业转移工作跨越发展,努力实现“迎头赶上”、“后来居上”的目标。(二)进一步推进产业转移工作的目标任务。通过更大力度抓创新、更大力度抓投入、更大力度抓招商、更大力度抓落实,力争全市产业转移工作“一年‘脱帽’、两年赶上、五年成规模”。——一年“脱帽”。2011年,莞惠转移园土地平整、路网、管线、供水、供电和标准厂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启动金山大道建设;惠东转移园全面启动园区主干道建设。莞惠、惠东两个转移园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新增企业投资45亿元,新引进并签入园协议项目42个、总投资73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亿元,创造税收3.2亿元。在省委、省政府组织的2010年度产业转移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中,市政府、莞惠转移园及惠东转移园考评成绩摆脱后三位。——两年赶上。到2012年,莞惠转移园路网、供水、供电设施基本完善,建成标准厂房50000平方米、配套宿舍7000平方米、公交站点3个;惠东转移园完成园区六条主干道建设,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公交站点2个。两个转移园区共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亿元,税收5亿元,成为我市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在省组织年度考评中,市政府和莞惠转移园进入前列,惠东转移园达到“优秀”等次。——五年成规模。到2015年,莞惠、惠东两个转移园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污水处理、标准厂房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园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实现同步推进。莞惠转移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亿元以上;惠东转移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5亿元以上。在省组织年度“考评”中,市政府和莞惠转移园力争进入“优秀”等次,惠东转移园保持“优秀”等次。三、重点任务与政策举措(一)创新完善建设运营模式,充分调动东莞、惠州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立足长远,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加强与东莞方面的沟通合作,共同探索有利于激发莞惠双方积极性、有利于加快园区开发建设、有利于促进园区所在地经济发展的园区建设运营管理新模式、新机制。要牢固树立“只要是有利于发展、有利于共赢,什么样模式都可以试,什么样的分成比例都可以谈”的理念,在开发形式上,可大胆探索“飞地经济”、“委托经营”、“股份合作”等模式;在利益共享上,要在园区产值统计、税收分成、土地收益增值共享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在资金投入上,坚持政府投入、上级支持、银行融资和引入战略投资者投资等多渠道并举,最终实现在产业转移工作中,东莞与惠州双方基础共建、产业共育、利益共享。(二)“扩园”“并园”同步推进,不断拓展产业转移园区发展空间。支持产业转移园与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高新区建立战略合作联盟,促进各类园区在规划、开发、招商和管理等方面统筹协调、协同发展;鼓励产业转移园在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前提下纳入开发区、高新区统一开发与建设。在莞惠转移园和惠东转移园中分别加挂“仲恺高新区莞惠产业转移园”和“仲恺高新区惠东产业转移园”的牌子,研究出台加强产业转移、科研、招商选资等方面协作的政策措施,引导高新区内企业向产业转移园转移,提升仲恺高新区对两个转移园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发展前景较好的产业转移园相邻区域,在符合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前提下,依法依规纳入产业转移园,促进园区加快形成规模效应。将龙门永汉工业园并入莞惠转移园,充分发挥永汉承接广州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作用。探索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将广河高速、惠河高速和金龙大道交汇区域的公庄、杨村、杨侨3镇的部分区域纳入莞惠转移园,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同步发展。(三)加强软硬环境建设,进一步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服务能力与质量。要高水平、高标准科学规划建设园区道路、管线、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多层标准厂房以及生活配套等设施,引导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同步建设,园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推进。全力以赴推进广河高速公路建设,确保2011年底全线通车。2011年内启动金山大道建设,打通莞惠转移园连接广河高速与金龙大道的通道。加快莞惠转移园、惠东转移园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线建设,确保今年内建设并投入使用。用足用活转移园先行先试政策,加快信息、技术、人才、商务、物流等公共平台建设,提升园区配套服务能力。创造阳光高效的政务环境,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完善“一站式服务”、“并联审批”、“联合审批”等审批服务方式,全面实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项目代办制、责任追究制;实行收费公示制度,由园区统一公示免缴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以及实行优惠政策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和标准;加强对转移企业的服务和扶持,在职工培训、员工招聘和生产要素保障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持;鼓励企业业主和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在惠落户,在子女入学、就业、就医、社保等方面提供便利。(四)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优先保障园区建设资金需求。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11-2015年,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用于加大产业转移工作,其中8000万元(莞惠转移园6000万元,惠东转移园2000万元)用于配套省和东莞市的专项资金,加快转移园区基础设施建设,1500万元作为产业引导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奖励承接产业转移较好、吸收本地劳动力数量大的园区和企业。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统筹安排用好省政府、东莞市支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发展的专项资金,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协商,通过贷款贴息、经营权质押、以奖代补等形式,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障园区发展需要,扩大园区建设投入。采取BT或BOT项目与招商选资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回购等方式推动项目尽早落户,早见效益,实现园区滚动投入、滚动发展。2011年,要完成莞惠转移园融资5亿元、惠东转移园融资2.7亿元的计划;2012年,力争莞惠转移园完成融资12亿元,惠东转移园完成融资5亿元。(五)加大用地指标市级统筹力度,优先保障园区用地需求。加强与省国土资源厅等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全力争取加大对我市转移园用地指标的支持。力争每年有3000亩以上用地指标由市级统筹,加大对两个转移园用地指标倾斜力度,优先保证园区开发建设需求。在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修编中扩大转移园区土地储备用量。加大土地盘整置换力度,进一步充实耕地储备,以满足园区项目建设占用耕地总量的占补平衡。对我市确定的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上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六)推动莞惠合作招商,实现招商选资工作新突破。研究制定《惠州市工业园区项目准入暂行办法》、《惠州市产业转移工业园招商引资指引》,成立项目评审小组,确保新引进项目的投资强度、节能减排、集约用地、财税贡献等指标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要求。每年由莞惠两市联合举办2次以上大型产业转移招商会,争取东莞市每个中心镇每年向我市转移或协助引进1个以上产业项目。强化招商队伍建设,全面整合我市内、外资招商资源,采用抽调骨干人员与招聘相结合的方式,组建懂外语、懂专业知识、熟悉国际惯例的招商引资队伍,大力支持产业转移园区招商工作。创新招商方式,采取小分队、专项、代理、商会、集团及网上招商等方式,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发挥中介组织、行业协会作用,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招商选资。抓好大项目招商,重点针对带动性强,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100强等龙头企业开展招商活动,以此带动相配套下游产业落户园区,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实行招商奖励制度,对引进项目落户转移园的引资人,按当年引进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至5‰的不同等次给予一次性奖励,并给予必要的精神鼓励和政治荣誉;东莞市转入我市转移园的企业,按照省政府产业转移政策标准给予补助奖励;东莞建设方通过招商代理或以商招商引进项目到园区的,可按协议比例获得资金奖励,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或亿元以上鼓励类工业项目,奖励比例可适当上浮;引进项目落户在惠州非共建园区的,视同落户在共建园区,享受同等比例奖励。力争到2015年,世界500强入园1-2家,国内500强入园20家以上,行业100强入园15家以上。(七)加强宣传推介,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创新运用新闻媒体、理论研讨会、干部培训等各种方式方法,全面开展“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转型升级、给力惠民之州”宣传教育活动,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在进入惠州地界与进入莞惠、惠东两转移园高速公路、主干道旁,竖立大型广告宣传牌,集中宣传好惠州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重点,宣传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进典型,营造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社会环境。要进一步加大对我市产业转移工作的总结提炼,加强与省经信委和省“双转移”办的沟通协调,及时汇报我市产业转移工作的做法、成效与亮点,积极争取省相关职能部门对我市产业转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八)加强领导,提高执行力。完善领导工作机构,充实市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力量,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工业的副市长与惠东、龙门两县县长及市经信局局长任副组长;进一步加强充实莞惠、惠东两个转移园管委会领导力量;将转移园区开发建设工作纳入全市产业布局、规划建设工作进行总体统筹。建立与共建方东莞市政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完善“市级统筹推动、职能部门配合、县政府(园区管委会)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产业转移工作例会制度,市领导小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县政府和园区管委会每周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推进产业转移工作,落实责任,解决问题,跟踪进度。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全力支持产业转移工作,各县(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市发展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商、环保、外经贸、国资委等部门要采取专项工作调度等形式,定期驻园办公,协调推进工作开展。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把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情况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我市三个被考核对象(市政府、莞惠和惠东转移园)进入省前3名的有突出贡献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投资数额多、税收贡献大的企业负责人授予“客商荣誉证”或“惠州市荣誉市民”称号,符合条件的,可推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任职人选。对推进产业转移工作不力或影响产业转移工作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要予以问责。
广东惠州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惠州市博罗县福田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11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惠州市博罗县石湾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11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11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惠州市龙门县永汉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11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惠东县白盆珠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09-18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惠州市博罗县麻陂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06-03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惠东县安墩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06-03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惠东县白花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06-03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惠州市博罗县麻陂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06-03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龙门县龙江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06-03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惠东县安墩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06-03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惠东县白花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06-03
广东惠州产业园区
广东惠州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广东惠州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