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排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咨询中!打算来石排镇投资的老板,您想了解石排镇的哪些信息?工业用地信息、厂房租购价格、注册公司流程、招商引资政策、地方产业规划、自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环境、区位交通优势等信息,欢迎致电:400-162-2002
石排镇位于东莞市东北部,东江中下游南岸,独享东江岸线15公里,西距东莞市区20公里、广州50公里,南往深圳70公里,北与惠州市博罗县隔江相望。全镇面积56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常住人口4万人,是一个景色秀丽、历史悠久、日益繁荣的现代城镇。石排镇红山含翠,绿水长倚,风景秀丽,古韵深蕴。龙眼岗贝丘文化遗址印证了石排5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燕岭古采石场、塘尾明清古村落和宝潭康王庙见证了石排历史的辉煌,享誉四方的石排知名文化品牌——石排明德醒狮,更是石排人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象征。改革开放以来,石排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目前,全镇拥有公路180公里和跨江公路桥2座,兴建了由石排大道、石崇大道、石横-石洲大道、龙岗大道等60-80米宽主干道组成的主路网,并且通过公路联网和桥梁连接与东莞市东部快速路、(东)莞深(圳)高速公路、广(州)深(圳)高速公路、广(州)惠(州)高速公路相贯通,加上便利的东江水运,使石排纳入了陆路、水路均可到达广州、深圳、香港等地的交通一体化网络,区位优势更加突出;石排供电、供水设施完备,已建成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镇自来水公司日供水能力超10万吨,充分满足生产、生活用电、用水需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更是蓬勃发展,硕果累累。全镇现有初级中学1所,公办小学9所,民办小学7所,幼儿园10所,其中省一级学校1所,市一级学校3所;拥有医院1家,下设16家门诊部;文广中心、文化站、影剧院等文化基础设施一应俱全。2005年3月,市委决定翟崇碧同志担任石排镇委-。翟崇碧-上任后不久,审时度势,立足石排,提出了跨越式发展战略和打造岭南特色中国镇的宏伟目标。自2005年提出跨越式发展战略以来,石排在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征途上凯歌前行。全镇人民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双转移”和市委“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切实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保持了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好势头和社会安定和谐的好局面。总结这几年的工作,可以集中概括为“四个增”:一、实力增强2005年以来,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基础年“抓规划、造环境、打基础”、发展年“强产业、造新城、促和谐”、成效年“强村组、扶民营、促外资”跨越式发展三步走战略,加快发展模式的转型与创新,全镇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35.25亿元,是2004年的1.85倍,年均增长22.85%;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4.02亿元,是2004年的2.6倍,年均增长37.42%;全镇税收4亿元,是2004年的2.54倍,年均增长36.52%;工业总产值达到66.85亿元,是2004年的1.96倍,年均增长25.09%;外贸进出口总值4.07亿美元,是2004年的1.57倍,年均增长16.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6.33亿元,是2004年的5.71倍,年均增长78.76%,三年累计达到59.16亿元。2007年农村人均纯收入10729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1亿元,三年年均分别增长8.62%和16.38%,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百姓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在2007年的镇街领导班子量化考核排名中,我镇综合排名由2004年的28位跃进22位。2008年,我们又进一步提出实施“项目年、管理年、效果年”第二个三步走发展战略,并决定在项目年实施“上项目、保环境、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吹响了土地统筹、道路建设、重点工程“三大战役”的号角,环境优势加速提升,综合实力继续增强。2008年1-6月,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32.66亿元,同比增长2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17亿元,同比增长44.86%,民营固定资产投资额达7.67亿元,同比上升65.59%,全镇累计出口总值2.11亿美元,同比增长20.25%。二、亮点增多这几年,我们十分注重对石排的包装、策划、宣传,塘尾古村落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成为“中国镇”的亮丽名片之一;“中国镇”的城市定位深入人心,引起广泛关注,成为全市热议话题,“中国镇”移动电话及固定电话彩铃、广告、路牌等宣传风行东莞;在全市率先与东莞日报社合作出版《石排周刊》,成为对外宣传推介石排的重要窗口;成立了香港石排同乡会和女企业家协会,大力发挥外商协会、台商协会、石排0、石排同乡会、女企业家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凝聚了一大批人士,使更多投资者、旅港乡亲、海外同胞认识并认同石排,增强了对石排的归属感;2007年春运,组织新莞人返乡专列,护送1000多名新莞人返乡,2008年,又从1月23日春运第一天开始,组织10趟新莞人返乡专列、100辆新莞人返乡专车,护送2万多名新莞人返乡探亲;我们在全市率先动工建设新莞人廉租公寓,开全国先河;我们分别在省内、省委结对10个友好县镇,加强农副产品合作、推进产业转移、开展劳务协作、促进人才输入输出和干部挂职交流。凡此种种,极大地提升了石排的对外形象及知名度。三、结构增优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不断优化。拥有自我品牌、自主技术的“两自”企业茁壮成长。2007年新增省著名商标3个,广东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1个。目前全镇共有6个省著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2005年以来新增11家省民营科技企业和省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8家市民营科技企业。全镇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相协调,促进了发展良性循环。四、后劲增加我们提出了打造具有岭南特色“中国镇”的城市定位,后来又进一步细化为“美食名镇、购物天堂、居住胜地”的具体目标。“中国镇”,简而言之,就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岭南特色的和谐文明精品城镇,其特点是中国风格、岭南特色和现代元素的融合,具体表现在以下三大层面:一是在城市形象上体现鲜明的岭南特色。从2005年开始,截至2007年底,3年来,镇委、镇政府在规划编制上的投入累计达3700多万元,是前3年的近14倍,完成了总规、土规、控规及单体设计五位一体的规划设计体系,将岭南特色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彰显出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元素的创造性结合。2008年的“1·16”镇委工作会议上,我们更进一步提出了“十大规划、十大城市功能配套体系和十大标志性建筑”造新城工程体系。从2005年开始,镇城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星期召开一次会议,对全镇建筑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建筑物体现“中国镇”风格。现在,全镇的公共建筑、房地产项目及其配套设施都凸现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元素的紧密结合。同时,覆盖全镇范围的公共厕所、公交站牌、候车亭等公共设施都体现出了鲜明的岭南特色和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冲击,“中国镇”在外观上已具雏形。二是在文化内核上凸现浓厚的中国传统。我镇将保护本土历史文化上升到打造文化名镇的高度,大力培育“中国镇”的文化内核。继塘尾明清古村落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后,我镇的醒狮、康王诞又被评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我镇着力打造具有传统特色的文化载体,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元素。三年来,镇委、镇政府号召全镇人民在节庆活动及重大会议统一着唐装,2008年的“1·16”镇委工作会议和新春团拜会,千人共着唐装,把酒言欢,共谋发展,蔚为大观。2008年下半年,镇委、镇政府将公开招标,邀请全镇服装企业依照机关干部、教师及服务人员三个类别设计制作体现“中国镇”风格的“中国服”。今后将在全镇各个行业推广穿着“中国服”。每逢重大喜庆节日,我们在镇主干道的路灯悬挂“中国结”、“福”字灯笼,在全镇所有公园的林木上悬挂大红灯笼,在镇中心区的公园及镇东西南北四大出入口摆放大型财神像,并组织青年志愿者扮演财神派红包。为了让“中国镇”风韵永存,镇委、镇政府更是投入资金,邀请国内外著名的词曲作家创作一系列“中国镇”主题的作品,在大型的节日晚会上尽情演绎,讴歌“中国镇”的旋律,像《石排风采》、《东莞有个石排镇》、《石排风光无限好》等作品在镇内广为传颂。三是在产业发展上展现特有的节庆元素。我镇在原有的产业格局内,突出重点,发展具有“中国镇”风格的假日经济,打造独具我镇特色的假日经济链。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镇委、镇政府决定,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元宵节、盂兰节、重阳节、冬至等传统节日全部放假,通过假日促消费,并着力整顿镇内市场环境、让全镇人民在节假日安心、放心消费。由镇委、镇政府牵头组织,每年举行全镇范围内的“十大名菜”评选活动,今年更加计划举办“美食节”,扶持和壮大我镇传统餐饮业的发展。我镇还提出以西方“圣诞产业”为参照,从餐饮、灯饰、礼品、玩具、服饰、旅游等方面发展独具我镇特色的“春节产业”,使假日经济成为我镇经济跃升不可忽略的一极。经过三年的奋力拼搏,“中国镇”从概念走向实践,“中国镇”城市品牌全方位展现,为造新城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使石排的“城市牌”成为了错位竞争的优势牌,大大增加了石排的发展后劲。石排能够在短短三年中取得显著的成绩,关键在于镇委、镇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大力推动科学决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借脑助方略。2005年以来,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城市面貌改观之大,离不开与镇委、镇政府建立合作联盟关系的权威机构的智力支持。2005年,我镇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合作,编制了《石排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面描绘了我镇到2010年的发展蓝图。与此同时,我镇又与广州市社科院合作,编制了《石排镇产业发展规划》,使全镇的产业布局更趋合理;2006年,我镇与广东省城乡设计研究院建立规划工作战略联盟关系,省城乡设计研究院将为我镇提供规划编制、项目规划设计等全方位的服务;2008年,我镇又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立建筑设计合作联盟关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将与镇委、镇政府在石排56公里的行政区划内共同打造岭南特色“中国镇”,全程参与“中国镇”的建筑设计工作。这些权威机构除了为我镇编制有关规划外,还将围绕镇委、镇政府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开展课题调研,提供决策参考意见。二是引智强机关。2005年以来,我镇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10所著名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实施青年人才跨越式发展合作计划,镇委、镇政府连续4年到全国各主要高校招贤纳才,近百名高素质的本科生、研究生充实到机关一线岗位,其中不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的毕业生。通过“引智”,提升了机关干部的知识结构、工作作风、思想观念,打造了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共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三是调研知形势。2005年以来,全镇大兴调研之风,镇委、镇政府先后组织各种层次的调研组围绕市委、市政府,镇委、镇政府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赴周边镇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开展调研工作,并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各部门、村组开展调研,共完成调研报告40余篇,其中《苏州模式对石排经济发展的启示》《石排以“六大抓手”推动产业升级》等被市委政研室评为市优秀调研报告,并被《东莞调研》选登,《实施“五个零”工程,以科学发展促转型》一文更是得到了刘志庚-亲笔批示在全市推广学习。每年年头,镇委、镇政府都要求镇领导带队到上年全市综合排名前几位的镇街调研,镇属各部门负责人要带队到上年全市排名前几位的各镇街对应部门调研,重点到周边的茶山、石龙、横沥、企石、石湾、园洲等六镇调研,最后形成行之有效的调研报告刊登在《石排周刊》,以期知己知彼。2007年,我镇被评为全市调研工作前三名先进单位之一。四是考察扩视野。镇委、镇政府积极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借鉴周边乃至全国先进地区好做法、好经验。2005年以来,我镇每季度都召开村组工作日,针对不同时期镇委、镇政府的工作重点,组织镇村组三级干部赴省内、市内各地参观考察,打开视野、增长见闻。2007年,我们还组织了镇三套班子领导、村(社区)-、部分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赴欧洲五国考察学习其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城市规划设计。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考察归来后,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提升了认识,坚定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2008年伊始,镇委、镇政府出台了《石排镇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培训规定》,把外出考察学习形成制度,以巩固学习考察成果。五是学习谋发展。镇委、镇政府非常重视营造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机关,明确要求各个部门积极开展学习沙龙活动,并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就经济社会发展各类问题举行专题讲座。镇主要领导每年均亲自组织财政沙龙、城市管理沙龙,中央、省市重大会议学习沙龙等各类学习研讨活动,通过学习,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的发展大势,深刻领会中央、省委、市委的各项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推动石排经济社会双转型和跨越式发展。观今日之石排,既得天之道、地之利,亦得人之和、物之宜。全镇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大好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广大干部群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石排正处在一个充满生活巨变、充满创造热情的伟大时代。面对东莞转型、繁荣兴隆的盛世良机,我们意气风发;面对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推动石排经济社会双转型、跨越式发展,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整理:黄健波)
石排镇位于东莞市东北部,东江中下游南岸,独享东江岸线15公里,西距东莞市区20公里、广州50公里,南往深圳70公里,北与惠州市博罗县隔江相望。全镇面积56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常住人口4万人,是一个景色秀丽、历史悠久、日益繁荣的现代城镇。石排镇红山含翠,绿水长倚,风景秀丽,古韵深蕴。龙眼岗贝丘文化遗址印证了石排5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燕岭古采石场、塘尾明清古村落和宝潭康王庙见证了石排历史的辉煌,享誉四方的石排知名文化品牌——石排明德醒狮,更是石排人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象征。改革开放以来,石排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目前,全镇拥有公路180公里和跨江公路桥2座,兴建了由石排大道、石崇大道、石横-石洲大道、龙岗大道等60-80米宽主干道组成的主路网,并且通过公路联网和桥梁连接与东莞市东部快速路、(东)莞深(圳)高速公路、广(州)深(圳)高速公路、广(州)惠(州)高速公路相贯通,加上便利的东江水运,使石排纳入了陆路、水路均可到达广州、深圳、香港等地的交通一体化网络,区位优势更加突出;石排供电、供水设施完备,已建成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镇自来水公司日供水能力超10万吨,充分满足生产、生活用电、用水需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更是蓬勃发展,硕果累累。全镇现有初级中学1所,公办小学9所,民办小学7所,幼儿园10所,其中省一级学校1所,市一级学校3所;拥有医院1家,下设16家门诊部;文广中心、文化站、影剧院等文化基础设施一应俱全。2005年3月,市委决定翟崇碧同志担任石排镇委-。翟崇碧-上任后不久,审时度势,立足石排,提出了跨越式发展战略和打造岭南特色中国镇的宏伟目标。自2005年提出跨越式发展战略以来,石排在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征途上凯歌前行。全镇人民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双转移”和市委“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切实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保持了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好势头和社会安定和谐的好局面。总结这几年的工作,可以集中概括为“四个增”:一、实力增强2005年以来,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基础年“抓规划、造环境、打基础”、发展年“强产业、造新城、促和谐”、成效年“强村组、扶民营、促外资”跨越式发展三步走战略,加快发展模式的转型与创新,全镇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35.25亿元,是2004年的1.85倍,年均增长22.85%;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4.02亿元,是2004年的2.6倍,年均增长37.42%;全镇税收4亿元,是2004年的2.54倍,年均增长36.52%;工业总产值达到66.85亿元,是2004年的1.96倍,年均增长25.09%;外贸进出口总值4.07亿美元,是2004年的1.57倍,年均增长16.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6.33亿元,是2004年的5.71倍,年均增长78.76%,三年累计达到59.16亿元。2007年农村人均纯收入10729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1亿元,三年年均分别增长8.62%和16.38%,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百姓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在2007年的镇街领导班子量化考核排名中,我镇综合排名由2004年的28位跃进22位。2008年,我们又进一步提出实施“项目年、管理年、效果年”第二个三步走发展战略,并决定在项目年实施“上项目、保环境、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吹响了土地统筹、道路建设、重点工程“三大战役”的号角,环境优势加速提升,综合实力继续增强。2008年1-6月,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32.66亿元,同比增长2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17亿元,同比增长44.86%,民营固定资产投资额达7.67亿元,同比上升65.59%,全镇累计出口总值2.11亿美元,同比增长20.25%。二、亮点增多这几年,我们十分注重对石排的包装、策划、宣传,塘尾古村落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成为“中国镇”的亮丽名片之一;“中国镇”的城市定位深入人心,引起广泛关注,成为全市热议话题,“中国镇”移动电话及固定电话彩铃、广告、路牌等宣传风行东莞;在全市率先与东莞日报社合作出版《石排周刊》,成为对外宣传推介石排的重要窗口;成立了香港石排同乡会和女企业家协会,大力发挥外商协会、台商协会、石排0、石排同乡会、女企业家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凝聚了一大批人士,使更多投资者、旅港乡亲、海外同胞认识并认同石排,增强了对石排的归属感;2007年春运,组织新莞人返乡专列,护送1000多名新莞人返乡,2008年,又从1月23日春运第一天开始,组织10趟新莞人返乡专列、100辆新莞人返乡专车,护送2万多名新莞人返乡探亲;我们在全市率先动工建设新莞人廉租公寓,开全国先河;我们分别在省内、省委结对10个友好县镇,加强农副产品合作、推进产业转移、开展劳务协作、促进人才输入输出和干部挂职交流。凡此种种,极大地提升了石排的对外形象及知名度。三、结构增优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不断优化。拥有自我品牌、自主技术的“两自”企业茁壮成长。2007年新增省著名商标3个,广东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1个。目前全镇共有6个省著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2005年以来新增11家省民营科技企业和省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8家市民营科技企业。全镇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相协调,促进了发展良性循环。四、后劲增加我们提出了打造具有岭南特色“中国镇”的城市定位,后来又进一步细化为“美食名镇、购物天堂、居住胜地”的具体目标。“中国镇”,简而言之,就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岭南特色的和谐文明精品城镇,其特点是中国风格、岭南特色和现代元素的融合,具体表现在以下三大层面:一是在城市形象上体现鲜明的岭南特色。从2005年开始,截至2007年底,3年来,镇委、镇政府在规划编制上的投入累计达3700多万元,是前3年的近14倍,完成了总规、土规、控规及单体设计五位一体的规划设计体系,将岭南特色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彰显出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元素的创造性结合。2008年的“1·16”镇委工作会议上,我们更进一步提出了“十大规划、十大城市功能配套体系和十大标志性建筑”造新城工程体系。从2005年开始,镇城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星期召开一次会议,对全镇建筑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建筑物体现“中国镇”风格。现在,全镇的公共建筑、房地产项目及其配套设施都凸现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元素的紧密结合。同时,覆盖全镇范围的公共厕所、公交站牌、候车亭等公共设施都体现出了鲜明的岭南特色和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冲击,“中国镇”在外观上已具雏形。二是在文化内核上凸现浓厚的中国传统。我镇将保护本土历史文化上升到打造文化名镇的高度,大力培育“中国镇”的文化内核。继塘尾明清古村落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后,我镇的醒狮、康王诞又被评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我镇着力打造具有传统特色的文化载体,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元素。三年来,镇委、镇政府号召全镇人民在节庆活动及重大会议统一着唐装,2008年的“1·16”镇委工作会议和新春团拜会,千人共着唐装,把酒言欢,共谋发展,蔚为大观。2008年下半年,镇委、镇政府将公开招标,邀请全镇服装企业依照机关干部、教师及服务人员三个类别设计制作体现“中国镇”风格的“中国服”。今后将在全镇各个行业推广穿着“中国服”。每逢重大喜庆节日,我们在镇主干道的路灯悬挂“中国结”、“福”字灯笼,在全镇所有公园的林木上悬挂大红灯笼,在镇中心区的公园及镇东西南北四大出入口摆放大型财神像,并组织青年志愿者扮演财神派红包。为了让“中国镇”风韵永存,镇委、镇政府更是投入资金,邀请国内外著名的词曲作家创作一系列“中国镇”主题的作品,在大型的节日晚会上尽情演绎,讴歌“中国镇”的旋律,像《石排风采》、《东莞有个石排镇》、《石排风光无限好》等作品在镇内广为传颂。三是在产业发展上展现特有的节庆元素。我镇在原有的产业格局内,突出重点,发展具有“中国镇”风格的假日经济,打造独具我镇特色的假日经济链。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镇委、镇政府决定,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元宵节、盂兰节、重阳节、冬至等传统节日全部放假,通过假日促消费,并着力整顿镇内市场环境、让全镇人民在节假日安心、放心消费。由镇委、镇政府牵头组织,每年举行全镇范围内的“十大名菜”评选活动,今年更加计划举办“美食节”,扶持和壮大我镇传统餐饮业的发展。我镇还提出以西方“圣诞产业”为参照,从餐饮、灯饰、礼品、玩具、服饰、旅游等方面发展独具我镇特色的“春节产业”,使假日经济成为我镇经济跃升不可忽略的一极。经过三年的奋力拼搏,“中国镇”从概念走向实践,“中国镇”城市品牌全方位展现,为造新城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使石排的“城市牌”成为了错位竞争的优势牌,大大增加了石排的发展后劲。石排能够在短短三年中取得显著的成绩,关键在于镇委、镇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大力推动科学决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借脑助方略。2005年以来,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城市面貌改观之大,离不开与镇委、镇政府建立合作联盟关系的权威机构的智力支持。2005年,我镇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合作,编制了《石排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面描绘了我镇到2010年的发展蓝图。与此同时,我镇又与广州市社科院合作,编制了《石排镇产业发展规划》,使全镇的产业布局更趋合理;2006年,我镇与广东省城乡设计研究院建立规划工作战略联盟关系,省城乡设计研究院将为我镇提供规划编制、项目规划设计等全方位的服务;2008年,我镇又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立建筑设计合作联盟关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将与镇委、镇政府在石排56公里的行政区划内共同打造岭南特色“中国镇”,全程参与“中国镇”的建筑设计工作。这些权威机构除了为我镇编制有关规划外,还将围绕镇委、镇政府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开展课题调研,提供决策参考意见。二是引智强机关。2005年以来,我镇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10所著名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实施青年人才跨越式发展合作计划,镇委、镇政府连续4年到全国各主要高校招贤纳才,近百名高素质的本科生、研究生充实到机关一线岗位,其中不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的毕业生。通过“引智”,提升了机关干部的知识结构、工作作风、思想观念,打造了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共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三是调研知形势。2005年以来,全镇大兴调研之风,镇委、镇政府先后组织各种层次的调研组围绕市委、市政府,镇委、镇政府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赴周边镇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开展调研工作,并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各部门、村组开展调研,共完成调研报告40余篇,其中《苏州模式对石排经济发展的启示》《石排以“六大抓手”推动产业升级》等被市委政研室评为市优秀调研报告,并被《东莞调研》选登,《实施“五个零”工程,以科学发展促转型》一文更是得到了刘志庚-亲笔批示在全市推广学习。每年年头,镇委、镇政府都要求镇领导带队到上年全市综合排名前几位的镇街调研,镇属各部门负责人要带队到上年全市排名前几位的各镇街对应部门调研,重点到周边的茶山、石龙、横沥、企石、石湾、园洲等六镇调研,最后形成行之有效的调研报告刊登在《石排周刊》,以期知己知彼。2007年,我镇被评为全市调研工作前三名先进单位之一。四是考察扩视野。镇委、镇政府积极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借鉴周边乃至全国先进地区好做法、好经验。2005年以来,我镇每季度都召开村组工作日,针对不同时期镇委、镇政府的工作重点,组织镇村组三级干部赴省内、市内各地参观考察,打开视野、增长见闻。2007年,我们还组织了镇三套班子领导、村(社区)-、部分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赴欧洲五国考察学习其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城市规划设计。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考察归来后,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提升了认识,坚定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2008年伊始,镇委、镇政府出台了《石排镇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培训规定》,把外出考察学习形成制度,以巩固学习考察成果。五是学习谋发展。镇委、镇政府非常重视营造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机关,明确要求各个部门积极开展学习沙龙活动,并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就经济社会发展各类问题举行专题讲座。镇主要领导每年均亲自组织财政沙龙、城市管理沙龙,中央、省市重大会议学习沙龙等各类学习研讨活动,通过学习,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的发展大势,深刻领会中央、省委、市委的各项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推动石排经济社会双转型和跨越式发展。观今日之石排,既得天之道、地之利,亦得人之和、物之宜。全镇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大好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广大干部群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石排正处在一个充满生活巨变、充满创造热情的伟大时代。面对东莞转型、繁荣兴隆的盛世良机,我们意气风发;面对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推动石排经济社会双转型、跨越式发展,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整理:黄健波)
广东招商项目
广东招商政策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广东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